巧用“四功”收“四效” “小橘红”绘就特色产业“振兴路”

发布于:2025-09-12 10:17:46

化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紧紧围绕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和省委黄坤明书记调研化州指示要求,全力推动化橘红产业发展,使其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、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,在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中展现化州担当与作为,助力化州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。目前,化州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,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企业达1542家,带动从业人员约35万,开发产品200多种,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百亿元。

  一、以突出特色增“亮点”之功,收市场营销“出众”之效

  深度挖掘化橘红产业价值,在品牌塑造上精雕细琢,在宣传推广上别出心裁,在市场营销上精准发力,全方位提升化橘红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。

  (一)加强品牌创建。强化“化州橘红”品牌引领,凸显区域公用品牌效益。培育“化橘红”“化州橘红”区域公用品牌2个、化橘红产品品牌314个,化橘红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,荣获“中国气候好产品”认证,化橘红品牌影响力指数从2023年的599.83增长到2024年的950.76,位居“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”榜单第9。

  (二)拓展消费市场。瞄准国内外市场,借助各类展会平台窗口集中展示化橘红,吸引众多经销商合作,产品销量增加,销售旺季提前到来。在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等活动后,化橘红产品订单量显著增长,据不完全统计,部分企业在展销会后的一个月内销售额同比增长30%。在国际市场上,化橘红亮相中东地区供采对接活动等国际展会,受到国际客商关注,已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表达了合作意向。

  (三)强化宣传推广。积极探索跨界融合,以多元形式展示化橘红魅力。创新开展“化橘红+”系列活动,将化橘红与多种元素融合,如中医夜市、啤酒嘉年华、“有喜事来封坛”系列活动等,打造兼具文化展示与消费体验的平台。布局短剧赛道,探索“微短剧+农产品”新业态,推出广东首部“三农类”微短剧《化州化橘红,天下第一红》,开辟农产品品牌推广与文化价值提升新路径。

  二、以聚力攻坚破“难点”之功,收延链强链“出优”之效

  围绕化橘红产业,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,深度聚焦科研创新突破、产业平台搭建、三产协同发展,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。

  (一)深入科技协同。立足化橘红“药”性根本,挖掘“食”性外延,深化化橘红食品、药品研发,积极拓展化橘红应用领域,着力推进化橘红精深加工与多家科研机构、高校合作,构建4个省级科技研发中心,创建1个“博士后工作站”,取得30多项国家专利、4项欧洲发明专利、3项国家保护处方,研发200多种产品,涵盖多领域。取得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,转化科研成果9项,实现化橘红加工转化率达100%。

  (二)增强载体建设。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,建成化橘红信息大数据、监管溯源、知识产权转化“三大平台”,实现化橘红产业信息化工作从无到有、数据资源从分散到整合分享、管理手段从原始粗放到实时精准。

  (三)促进三产融合。培育平定镇大岭村“中华化橘红第一村”,化橘红博览馆建成开馆,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,推动农文旅一体化。挖掘化橘红文化历史底蕴,充分用好新媒体传播影响力,先后举办化橘红赏花节、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,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

  三、以持之以恒聚“焦点”之功,收提质增效“出色”之效

  聚焦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标准化建设,从源头到终端全程发力,提升化橘红产业质量效益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
  (一)注重品种培优。全面调查化橘红品种分布与属性,保护代表性植株,确保种苗种质纯正。选育优质品种并提纯复壮,建成25个种源复壮育苗基地,良种覆盖率98%。培育611株化橘红无病毒母本并移植保护繁育,打造 “1+12” 良种繁育基地,建成60亩良种繁育基地,年繁育30万株苗木。

  (二)建立标准体系。制定实施化橘红“2+10”标准(即2个省标准和10个茂名市地方标准),构建产业标题体系,各种植环节按农产品生产标准和中药 GAP 管理办法进行,全市标准化生产水平达 95%,建成2个万亩以上、12个千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,GAP标准种植基地超1万亩。

  (三)优化产品溯源。搭建溯源平台,26家经营主体应用二维码溯源。推进化橘红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规范使用,全市用标企业60家。引进中检集团,建立2个检测中心,开展标准完善、检测等服务,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。

  四、以统筹兼顾抓“重点”之功,收联农助农“出彩”之效

  坚持将助农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明确化橘红产业联农带农的抓手载体,创新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机制,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
  (一)联农带农促增收。引进深圳深融公司、江门陈皮人家,创新推行“公司+基地+橘农”“公司+基地+产业协会+橘农”等联农带农机制,带动全市超35万名农民发展化橘红产业。

  (二)创新机制强保障。通过强化社会服务、农业保险覆盖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。首创化橘红全产业链政策保险,引进大公司联结52条自然村带动农户2万户;设立烘干仓储社会化服务点15个。(来源:化州市农业农村局)

0.281746s